為什麼要開一間沒有招牌的甜點店?
有時候覺得,開這家店的原因很簡單:
因為我真的很想吃到一顆「剛剛好」的塔。
什麼叫做剛剛好?
不是浮誇的裝飾,也不是拍照用的甜點塔。
是你吃下去會記得它的酸度、酥度,甚至那個入口後默默出現的奶香或果香。
這間店叫拾參月,代表的,是一年裡沒有被安排好的那個月。
不是節日,也不是KPI,是屬於你自己的空白。
你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,也可以坐下來吃一顆塔,搭配剛剛好的咖啡。
塔的故事:不是裝飾,是角色
我們的塔,直徑只有約 5 公分。比起市面常見的 7 公分塔,我們刻意做得更小一點。
因為我們相信:甜點不是越大越好,而是剛剛好就好。
5 公分,對我們來說是最理想的甜點尺寸。
它不會讓身體過度負擔,卻足以帶來心理上的滿足。
畢竟甜點本來就不是健康食品,但它能在適當時刻,給人一種心靈被安慰的感覺。
每一顆塔也都有它的角色:
- 檸檬塔是誠實的,酸得直接,像個不拐彎的朋友。
- 荔枝覆盆子是活潑的,粉紅外表配上微酸果香,讓人聯想到少女心還沒退役的自己。
- 威士忌巧克力則是成熟的,苦甜交錯,帶一點酒氣,像是深夜才敢說出口的話。
不是做給所有人,是做給某些人
我們沒有要做「人人都喜歡的甜點」。
我們只是想做一些,讓某些人一吃會記得的東西。
這些人可能是媽媽、是自己、是朋友、是老闆,甚至是你還沒想到的某個人。
我們的禮盒不強調包裝,也不賣氣派。
我們只在意,當你送出這一盒塔的時候,收的人是不是真的會記得「這個味道」。
沒有招牌,但我們希望你找得到
拾參月沒有掛招牌。因為我們相信:好味道,不需要靠閃爍的燈箱。
我們希望你是因為聽說這間店,或吃過某個朋友帶來的塔,才願意走到這裡來。
不是路過,而是選擇走進來。這樣的相遇才有意思。
尾聲
這是我們的第一篇部落格。
沒有SOP,也沒有行銷話術,只有真實的故事與想做的甜點。
之後會慢慢寫更多關於塔的製作、風味、搭配,還有我作為創業者的那些現實。
如果你也喜歡這種寫法,歡迎偶爾來這裡看看。
這裡不會更新得很快,但每一篇,都是誠實寫出來的。